400-811-0836

【本草道地药材赏析】清热解毒-鱼腥草

来源:本站 作者:manage 发布时间:2016-07-06

      

      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。

     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水果,同样适用于中药材。事实上,多数的中药材特定品种均有其特定种植区域。以贝母为例,四川阿坝州松潘县产的贝母润肺止咳效果最佳,故冠之以川贝之名。

      为此,中医开方时,为保证药效,通常会明确特定产区药材。而这类历经千百年中医实践总结出来的功效卓著药材就是“道地药材”。


一、专业科普

       鱼腥草,别名侧耳根、猪鼻孔等。

       鱼腥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、消痈排脓、利尿通淋的作用,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。

       临床报道广泛用于治疗肺炎、咯血、上呼吸道感染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感冒发烧、肺癌、宫颈糜烂、肾病综合征、鼻炎、化脓性中耳炎、流行性腮腺炎等。



二、养生贴士

1、【用法用量】

《中国药典》15~25g,不宜久煎;鲜品用量加倍,水煎或捣汁服。外用适量,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。


2、【用药禁忌】

a.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。

b.《名医别录》:多食令人气喘。

c.孟诜:久食之,发虚弱,损阳气,消精髓等。


3、【药膳选方】 

A、鱼腥草红枣茶

【原料】:鱼腥草饮片15-25g、红枣15颗

【功效】:鱼腥草清热解毒,红枣养血,饮用可改善过敏体质。



B、凉拌鱼腥草

【调料】:盐、酱油、醋、白糖、鸡精、红油、干辣椒 、花椒面

【功效】:有清火解毒、止咳之功效

【做法】:1.将鱼腥草的老根、须掐去,留下嫩白及叶片,用清水多洗几遍,洗净去泥沙,用冷水浸泡10分钟,捞出控干水分待用;也可以用开水抄一下。2.将干辣椒切成段,放到温油中炸至酥脆,发出香味,连同油一块倒入碗中待用;3.将鱼腥草放到盆里,放入盐、酱油、白糖、醋、鸡精、红油、花椒面、炸好的辣椒油拌匀,即可食用,口味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地域的不同着相应调整。

【特点】:麻辣酸甜,清淡爽口,是夏季餐桌上的一道佳品。

【提示】:1.食用时鱼腥草只能吃白根和叶,食用时必须用冷水泡,消除异味。2.冬春交际时其刚吐嫩芽,味道最佳。


C、鱼腥草蒸鸡

【原料】:1.主料:嫩母鸡1只(重约1500克),鱼腥200克。2.调料:精盐、味精、胡椒粉、葱段、姜片。

【制法】:

1.将鸡宰杀、去毛、内脏、脚爪洗净,放入沸水锅内焯一下,捞出洗净血污。将鱼腥草去杂洗净切段。

2.取汤盆1只,放入全鸡、精盐、姜、葱、胡椒粉和适量清水,上笼蒸至鸡熟透,再加入鱼腥草、味精,略蒸即可出笼。

【功效】:此菜由清热解毒、利尿消肿的鱼腥草与温中益气、补髓添精的鸡肉相配而成,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,具有消炎解毒、温中益气的功效。可作为肺脓疡、虚劳瘦弱、水肿、脱肛等病症患者的辅助食疗菜看食用。


D、鱼腥草炒鸡蛋

【原料】:1.主料:鲜鱼腥草150克,鸡蛋4只。2.调料:精盐、味精、葱花、素油。

【制法】:1.将鱼腥草去杂洗净切小段,鸡蛋磕入碗内搅匀。2.锅内油烧热,投入葱花煸香,放人鱼腥草煸炒几下,倒入鸡蛋一起煸炒至成块,加入适量水和盐,炒至鸡蛋熟而入味,点入味精推匀即成。

【功效】:此菜是由鱼腥草与润肺利咽、清热解毒、滋阴润燥的鸡蛋相配而组成,具有清热解毒、滋阴润肺的功效。可作为肺炎、肺脓疡、痈肿、虚劳出血、目赤、热痢等病症患者辅助营养食疗菜肴使用。�解毒、温中益气的功效。可作为肺脓疡、虚劳瘦弱、水肿、脱肛等病症患者的辅助食疗菜看食用。



三、道地产源

品种来源: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。

产地来源:恩施利川 鱼腥草基地(经度:109°33′,纬度:31°12′)。

道地性依据:利川属云贵高原东北的延伸部分。巫山余脉和武陵山余脉在这里交汇,境内四周山峦环绕,中部平坦,海拔一般在1000-1300米,全境地势高于相邻各县(市)是一个典型的高山悬圃。境内河流顺着地质构成线和山势呈射线状向四面奔流,既是八百里清江的发源地,也是倒流三千八百里郁江和唐崖河,磨刀溪的发源地。气候为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。利川自然条件优越,土质富含微量元素硒,非常适合鱼腥草的生长,这里的人们自古就有食用鱼腥草的传统。经我们考察,常年食用鱼腥草的人,发病率在1%以下。现在发展鱼腥草,也有多种标准:

鱼腥草1标准:生长地在海拔1000米以上,野生,周围五千米内无化学工厂,生长过程中没有使用化肥、农药,茎长不超过13cm。

鱼腥草2:标准:生长地在海拔1000米以上,家种,周围五千米内无化学工厂,生长过程中没有使用化肥、农药,茎长不超过20cm。

鱼腥草3:标准:生长地在农田里,家种,生长过程中可以使用化肥、农药,茎长30cm左右。



四、选购技巧
  1. 茎扁圆形,皱缩而弯曲,长20-30cm;

  2. 表面黄棕色,具纵棱,节明显,下部节处有须根残存;

  3. 质脆,易折断。叶互生。多皱缩。展平后心形,长3-5,宽3-4.5cm;上面暗绿或黄绿色,下面绿褐色或灰棕色;叶柄细长,基部与托叶合成鞘状。穗状花序项生。

  4. 搓碎有鱼腥气,味微涩。以叶多、色绿、有花穗、鱼腥气浓者为佳。



五、史料/典故

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

       时珍曰∶蕺字,段公路《北户录》作蕊,音戢。秦人谓之菹子。菹、蕺音相近也。其叶腥气,故俗呼为鱼腥草。《别录》曰∶多食,令人气喘。


鱼腥草的典故:

       相传宋朝熙宁6年夏季,大雨滂沱,河水猛涨,泥沙淤塞,冲毁房屋,淹没农田,弄得沿河两岸侗民们流离失所,无家可归。传说雨停水退后,沿河两岸的侗民甚至牲畜大多患上了同样的一种病,整天拉稀。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很差,没有人知道得的是什么病,一时间,闹得人心惶惶。       就在这紧要关头,在白马滩侗寨(今芷江新店坪镇白马铺村)里,有一个张姓后生手持一把鱼腥草,对寨子里的人说:“这种草大概可以治这种病,大家不妨试试看吧。” 侗民们半信半疑,想了想,反正等死也是死,那就死马当作活马医吧,试一试也无妨。于是,侗民们就拖着病躯上山下地挖鱼腥草的根吃,果然病情见好。消息很快传遍了沅洲各寨,所有染病之人全都因吃了鱼腥草把病治好了。原来,姓张的后生是因为他家常用房前屋后的鱼腥草喂猪,左邻右舍的猪都病了,惟独他家的猪没有发病,全家人都甚觉奇怪。由于他对草药也略知一二,他想:难道是吃了鱼腥草的缘故?难道鱼腥草可以清热解毒、通淋利尿?于是全家人试着挖鱼腥草吃。果然不出三天,全家人的病情大为好转。       从此,沅洲侗民对鱼腥草特别珍爱,觉得越吃越好吃了。吃的方法也越来越讲究,把鱼腥草在地下茎洗净切短,拌上烤香的辣椒粉、生姜、芫荽、葱蒜、味精、香料、食醋等。就这样一直吃到今天,吃出了一种传统美味,吃出了一道药食同源的佳肴。